中国史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设有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专门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等4个研究方向。宁波大学中国史学科创建于1982年,2004年开始招收和培养历史学硕士研究生,2021年增设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硕士学位点(2022年学位点对应调整为博物馆,2024年获批中国史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本学科立足浙江历史文化沃土,面向国际学术发展前沿,致力于从现代化、全球化的角度探讨中国历史进程,并且取得了一定的学术成就,是浙江省重要的历史学研究力量。浙江省哲社重点研究基地宁波大学浙东文化研究院以及宁波市浙东历史文化研究基地均以本学科为主要依托单位的。此外,本学科还是浙江省文科实验室宁波大学“商帮经济与文化”智能计算实验室以及宁波大学-中国社科院大学共建宁波研究院的核心研究力量。
本学科博士学位点现有教师52名,其中教授22名、副教授22名,49人拥有博士学位,32人拥有境外学习或工作经历。此外,本学位点拥有其他专职人员23名,其中高级职称6名。指导教师坚持学术原则,追求学术理想,学术视野宽广,学术成果突出,除了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等国家级项目外,还承担了浙江省及宁波市的众多历史文化研究项目,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史学理论研究》《中国史研究》《世界历史》等重要专业刊物上发表过多篇论文,其中有的还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学科师生团队将一起赓续浙东学脉,与时俱进,不断提升,共同推动学术进步。
01中国古代史
主要研究领域:(1)基于连接陆上丝绸之路与海洋丝绸之路的古代中国研究:该领域侧重于综合运用传世典籍、出土文献和考古发掘资料,以古代中国在欧亚文明交流、东亚世界形成、江南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关键问题为中心。聚焦汉唐时代与明清中国,拓展先秦文明与宋元历史研究,在海洋文明的时代背景下,探索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过程中的历史事实与文化演进。(2)以传世典籍、出土文献与历史图像资料解读为主要方法的文明史研究:该领域侧重于儒家文明、佛教文化、河海文化与江南城市文明,致力于儒学思想、佛教文化等经典文献的深入解读,包括碑铭、壁画、雕塑等视觉材料的综合分析。通过对比不同历史时期、地域的文献与图像,探讨思想文化传播与区域文明形塑之间的历史关系与学术脉络。(3)以海洋文献整理为重点的明清史研究:该领域专注于明清两代海洋活动的历史记录整理与分析,如航海日志、海防志书、海关档案等,以此为基础,探讨明清时期的海外贸易、海防建设、海上移民等问题。研究不仅关注海洋经济的兴衰,还深入分析海洋活动对当时政治格局、社会文化乃至国际关系的塑造作用,为理解明清社会转型提供新视角。
02中国近代史
主要研究领域:(1)近代经济转型研究。该领域致力于从多维视野深入探讨中国经济结构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过程,是从政治、经济、外交、社会、思想文化的变革与互动中探究中国式现代化的形成。研究旨在通过深入解剖近代经济转型的复杂机制、深层逻辑、主要特点、重要事件以及影响等内容,来把脉经济发展的趋势和规律,为当今经济发展提供借鉴。(2)宁波籍海内外人士研究。该领域聚焦于近现代史上籍贯为宁波的杰出人士或由其主导的群体组织,通过考察其在国内外贸易、金融投资、实业建设、慈善事业、科技进步、文化发展以及国际交流等方面的显著事迹,揭示其独特贡献与成就,分析其个性特点的形塑与宁波独特而又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之关系,进而赓续宁波籍人士所代表的爱国爱乡拼搏精神与创新意识。(3)近代港口城市研究。该领域以跨学科的研究理论与方法,聚焦宁波这一重要港口城市在近代的发展动力、变迁轨迹以及城市群体生活等内容,分析其从传统商贸与对外交流中心向近代工业城市、对外开放口岸的转变过程。研究涵盖城市空间布局、经济结构调整、社会阶层变化等多个维度,探讨港口功能转换对地方乃至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影响,藉此传承和弘扬优秀城市文化传统,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
03中国专门史
主要研究领域:(1)以宁波为重点的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研究:该领域深入研究宁波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的历史地位,通过考古遗存、文献记录等资料,复原古代海上贸易路线、文物交流实像及文化互动细节。研究旨在揭示宁波及其腹地在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的独特作用,及其对中国、东亚乃至世界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2)以我国东部沿海为中心的海洋史研究:该领域关注我国东部沿海及其周缘地区的海洋历史,包括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社会演变、海洋环境变迁等。通过多学科交叉研究,如历史学、地理学、生态学等,探讨东部沿海在中华文明乃至全球海洋文明发展中的位置与贡献。(3)海洋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该领域重点关注海洋文化遗产的内涵分析、价值认定、保护维续以及传承利用等多个维度,主要研究内容涵盖海洋考古遗址、传统渔业技术、海洋民俗信仰、海洋文学艺术等若干方面。研究强调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平衡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探索可持续的文化遗产保护模式,促进海洋文化的多样性与活力。
04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主要研究领域:(1)中国传统史学及其近代转型研究:本领域致力于系统梳理中国古代史学的优秀传统和理论遗产,阐明中国传统史学演进脉络及其在近代向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转型过程。研究涵盖唯物史观的传播、历史学各分支学科的理论建构与研究实践,以及历史评价与史学价值论的探讨,旨在揭示史学发展规律,分析其社会条件与内在原因,全面剖析历史学在不同阶段的整体状况和本质特征。(2)历史思潮研究:该研究方向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深入挖掘历史思想的文化、思想、人文及话语资源,追溯中国史观、中国智慧与话语体系的根源。目标在于构建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历史思想与理论框架,提炼出新时代历史思想的核心内容,并结合浙东学术思想研究,在既有研究基础上推陈出新。(3)海外中国学研究:立足全球视野与多维度分析,全面掌握海外中国研究的重点与新动向。通过了解海外学者的研究方法与主要观点,以开放、对话的态度发展批判性的海外中国学,寻求超越传统西方中国学研究范式。致力于建设国内领先的海外中国学研究体系,搭建研究平台,聚焦西欧区域国别学、中日交流史、中韩交流史等领域,结合基础理论和海外研究,推动中外文明的交流互鉴,提升中国文化与学术自信。
学位点负责人龚缨晏教授:
宁波大学中国史一级学科博士点负责人,宁波大学浙东文化研究院首席专家,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第二层次,兼任浙江省文史馆馆员、浙江省高校和哲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国际制图协会地图文化遗产数字化委员会委员,曾任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副会长、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副会长,主要从事中外文化交流史、地图学史、浙江历史文化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浙江省文化工程项目等省部级以上课题2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各1项),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世界历史》等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
联系地址: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风华路818号肉漫屋
邮政编码:315211
联系人:白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0653
E-mail:[email protected]